捧着沉甸甸的两大卷《中国红色摄影史录》,刚刚81岁的摄影家顾棣,终于可以长嘘一口气了。这是他伏案多年,呕心沥血完成的一部大作,也是一大批奋战在硝烟弥漫、战火纷飞中的摄影家们的一部壮丽史卷,一首慷慨激昂的革命长歌。
宏伟的画卷珍贵的遗产
这部名为《中国红色摄影史录》的著作,反映的历史主要起始于1937年,至于1949年,从抗日战争,经解放战争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。收录了沙飞、石少华、吴印咸、徐肖冰等100多位著名摄影家的经典作品970幅和作者、作品简介;606位摄影战士的条目及600多幅经典名作赏析及简介;连各种活动在内共计1600多幅照片,近千幅均记录了作者的姓名、拍摄时间、地点、内容、背景、首发时间、报刊名称及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。
法国著名摄影家何奈·布里有一句名言:“一张好照片胜过一部好电影。”这么多好照片又如何估量它们的价值呢?
顾棣16岁参加八路军,跟随著名摄影家沙飞战斗、学艺,不顾生命危险,保存大量红色照片底片,天天写日记,而且从1980年前后开始展开寻访、收集、抢救、整理、编辑、出版这些摄影作品的工作,并撰写摄影发展史。从他编写或参与编写《中国解放区摄影史略》《沙飞纪念集》《解放军画报五十年风雨》等,和这两大卷《中国红色摄影史录》之后,整整过了30年!这部集大成之作,是众多抢救、集成这些宝藏的人们的心血和成果。顾棣就是这样看的:“这是大家的功劳!”包括照片拍摄下的那些在烽火中冲锋、战斗以至牺牲的革命烈士们,他们才是表演这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的角色!他们才是美的首创者!而顾棣等作为我军摄影记者或摄影员,在战争中拍摄下这些照片,应该属于职务作品,是国家的财富。
《中国红色摄影史录》中的经典名作赏析、精品补遗是最灿烂的篇章。在这里,《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》《平型关机枪阵地》《狼牙山五壮士》等照片,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民同仇敌忾、坚苦卓绝,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。《强渡微水》《夜攻单县》《冲进敌军军部》等照片,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和人民群众,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,既有辽沈战役、平津战役、淮海战役博大的战争景观,又有一个个英雄冲杀向敌的动人镜头,留下了他们英勇善战、不怕牺牲、前赴后继、不达胜利不罢休的真实镜头和光辉形象。而这些镜头和形象所以能够被记录下来,靠的是摄影记者。他们既是摄影员,又是战斗员,在同战士一起冲锋,一起登云梯中,边战斗边进行拍摄,从而使这些动人的场面、精彩的瞬间,在镜头中定格。该书记载了38位在战斗中受伤的摄影员,65位为拍摄作战照片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摄影员。有的摄影员在第一次上战场、拍摄了第一张照片之后,就牺牲了。
这种崇高之美还表现在彭德怀、刘伯承、邓小平等军事指挥员指挥战斗,毛泽东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,以及聂荣臻营救日本小姑娘等的镜头中。看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照片,就会立刻想到他所作《沁园春·雪》等脍炙人口的诗句。再看《北平入城式》《天翻地覆慨而慷》《开国大典》,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也不禁油然而生。
崇高从来不单独而行,而是同和谐相伴的。即使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那些最残酷的岁月中,在解放区、根据地,仍然到处可见互亲、互爱、互助的和谐景象:《送军鞋》《淮海战役支前小车队》等,展现的是一片诗情画意的和谐之美。而这和谐中不仅包含着崇高,而且展现了这场史无前例的真正人民战争的奇观。
革命的美学美学的革命
《中国红色摄影史录》第四章,解放区摄影事业的独特风格及历史意义这一部分,特别是第八节摄影理论建设,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,也是本书又一个灿烂的篇章。
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,是精神奋发、激情燃烧的时代,是一个“翻天覆地”社会大变革的时代,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大放异彩。人民,尤其是劳动人民被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。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。这正是红色摄影出现和反映的时代背景。在这个大背景下,摄影家们既创作了一大批红色摄影作品,同时也创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红色摄影美学理论。
沙飞提出“摄影是暴露现实的极为有力的武器”“描写现实诸相的工具”。摄影既是“造型艺术”,又是“科学的产物”,所以摄影者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认识、艺术修养、科学知识、技术准备和收集材料的方法。石少华提出“摄影是革命斗争的工具”“摄影是政治、艺术、技术的统一体,深入生活,深入战斗第一线,是解放区摄影获得重大作用的关键”。吴印咸提出摄影作品要具有“广泛性、通俗性、趣味性”。罗光达分析了摄影与其他文化艺术的异同,提出摄影的特性、规律、任务以及典型论。他认为优秀的摄影作品是政治性、新闻性和艺术性三者的统一。政治性如人之生命,新闻性如人之青春,艺术性为人之灵魂,三者有机连接在一起,才能生成红色摄影的优秀作品。郑景康则在他的著作《摄影初步》中揭示了摄影的本质和解放区摄影的特性,及其赖以生存的条件。“真实、有影”是它的基本性质,“广泛性和通俗性”,是发展解放区摄影事业的关键。具备这两性,才能突破语言、时间与空间的限制,使摄影作品被广泛长久地传播。
总之,这些摄影家对红色摄影美学的论证、阐释,真是太精辟、太精彩了!加上赵启贤在《克服摄影八股的关键》一文中,对某些作品“内容上前后重复,形式上相互模仿,千篇一律,贫弱无力”等的分析和批判,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鲜明时代性、政治性、思想性,深厚的哲学底蕴,高度的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,充满火药味的光芒四射的红色摄影美学理论体系。他们的美学思想渗透在他们的摄影作品中,摄影作品则灿烂地展现了他们的美学思想。这些美学思想是解读这些作品的钥匙。
正如顾棣所说:“中国解放区摄影史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,却是中国摄影史上最光荣、最伟大、最辉煌、最高尚、最神圣、最震撼人心,最富有革命性、战斗性和思想目标最统一,也最纯、最真、最善、最美的阶段。”他们的作品和美学思想,及其所凸显的崇高之美,是永恒的、穿越时空的。